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也是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企的主力军。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防止国有资产减值、流失等问题,我们梳理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相关案例进行剖析,以案说法,从案情中明晰风险漏洞、从条文中理解法律适用、从问题中总结防范举措。
本期知识点:
合同签订前,需审查对方有关资质
(一)
案例简介
某市城乡建设和水利局在工人工资纠纷处理过程中发现,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将承建的优仕汇公馆工程劳务部分分包给不具备劳务资质的个人华某某,涉嫌违法分包,涉及合同金额22213491元。某市城乡建设和水利局对项目施工总承包单位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涉嫌违法分包一案立案调查。经调查,其违法分包行为属实。
处理结果: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一款,结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工程建设与建筑业类)》序号199的规定,2023年6月12日,某市城乡建设和水利局对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违法分包行为处以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零点八五,即人民币188814.67元的罚款;并将相关行政处罚信息在“信用中国”予以公示。
(二)
合规警示
合同签订前,未审查相对方有关资质的风险。在某些特定领域,合同的相对方需要具备特定资质方可履行合同;公司未尽到审慎的核查义务的,可能会承担连带责任或遭受相对方违约的风险。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根据《施工合同司法解释(一)》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规定,在公司作为发包方与承包方签订建筑施工合同时,承包方如果未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后果为:
①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无效;
②欠付农民工工资的,由发包人(公司)清偿。
(三)
风险防范
企业或个人在签订合同前,需要重点关注合同对象是否具有相关资质,确保合同权利得以保障,对合同内容相关信息进行谈判达成合意后再签署订立有效合同,确保合同的内容符合企业利益。企业要进一步提升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水平,防止风险穿透。
1.企业应当建立合规风险识别评估预警机制,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与法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协同运作机制,加强统筹协,全面梳理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合规风险,建立并定期更新合规风险数据库,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潜在后果等进行分析,对典型性、普遍性或者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风险及时预警。
2.企业应当加强合规宣传教育,及时发布合规手册,组织签订合规承诺,强化全员守法诚信、合规经营意识。
3.企业应当完善违规行为追责问责机制,明确责任范围,细化问责标准,针对问题和线索及时开展调查,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违规人员责任。